初春的北京郊区,晨光微熹,寒意未退,一支特殊的队伍已经整齐列队于训练场上——中国击剑国家队的运动员们身着统一迷彩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在为期两周的全封闭军训中,这些平日里手持花剑、重剑、佩剑在赛场上飘逸灵动的剑客,如今在教官的口令下,踢着铿锵有力的正步,喊着震天响的口号,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
这次军训作为巴黎奥运备战周期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军事化训练强化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凝聚力,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军训,让队员们从身体到心理都得到全面锻炼,击剑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在奥运赛场上,关键时刻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意志。”
军训生活对击剑队员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清晨五点半,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队员们已经开始了pa真人视讯晨跑训练,每天长达八小时的训练内容包括军姿、队列、擒敌拳、战术基础动作等,女子花剑运动员孙一文在训练后感慨:“刚开始确实不适应,特别是站军姿,要求半小时纹丝不动,这比我们在剑道上训练还要考验耐力,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潜力。”
在军训成果汇报表演上,队员们展示了整齐划一的分列式、刚劲有力的军体拳和精心编排的战术演练,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眼神坚定自信,完全看不出这是仅经过两周训练的“新兵”,男子重剑主力选手董超在表演后说:“这次军训让我对‘坚持’有了新的理解,在最后几天的高强度训练中,每当感到疲惫时,想到奥运赛场上的关键时刻,我就告诉自己必须挺过去。”
这次军训并非击剑国家队首次引入军事化训练,自2016年里约奥运周期开始,击剑队就有意识地将军训纳入备战体系,2019年东京奥运备战期间,类似的军训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心理素质训练,多位队员在赛后反馈称,正是军训培养的坚韧品质帮助他们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
回顾历史数据,参加过系统军训的击剑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确有提升,以2021年东京奥运会为例,中国击剑队共获得1金1银,其中获奖选手均参加过赛前军训,女子重剑团体金牌成员朱明叶回忆道:“在东京奥运决赛的关键时刻,我想起了军训时教官说的‘坚持到最后一秒’,这个信念帮助我顶住了对手的反扑。”
本次军训在延续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特别增加了心理抗压训练和团队协作项目,心理教练团队设计了模拟奥运赛场压力的情境训练,如在高强度体能消耗后立即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模拟比赛末段的疲劳状态,团队协作项目则包括集体越障、战术协同等,旨在增强各剑种运动员之间的默契。

军训期间,队员们还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观看军事纪录片、参观军事博物馆、与现役军人交流等活动,队员们对肩上的国家责任有了更深理解,男子佩剑选手许英明说:“当穿上印有国旗的比赛服时,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国家,这种使命感在军训后变得更加清晰和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军训还特别注重与击剑专项训练的结合,训练间隙,教练组会组织队员们讨论如何将军训中培养的品质应用到击剑比赛中,主教练王钰指出:“站军姿锻炼的稳定性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重心;队列训练培养的纪律性有助于执行战术;团队协作项目则直接对应团体赛的配合,这些都是军训与击剑专项的有机结合。”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临近,这次军训的成果将直接转化为备战动力,击剑国家队将进入更为密集的专项训练阶段,参加一系列国际积分赛,为奥运资格做最后冲刺,队伍已制定详细的备战计划,包括欧洲拉练、模拟对抗赛和心理调控训练等。
在军训总结会上,击剑运动管理中心领导对队员们展现出的精神面貌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强调:“军训只是备战奥运的一个环节,重要的是将这种精神延续到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希望大家牢记军训所学,在巴黎奥运会上展现中国击剑的风采。”
夕阳西下,军训基地重归宁静,脱下迷彩服的击剑队员们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常规训练基地,他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坚毅和沉着,这次军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体魄,更淬炼了他们的意志,正如总教练所言:“剑道的胜负在一瞬间决定,但为这一瞬间所做的准备却需要长期坚持,相信经过这次军训,我们的队员已经为奥运征程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带着军训的收获,中国击剑队的健儿们已整装待发,他们将军训中培养的纪律意识、顽强意志和团队精神融入日常训练,在剑道上继续挥洒汗水,每一次弓步突刺,每一次防守还击,都凝聚着为国争光的信念,在通往巴黎的道路上,这支经历军营淬炼的队伍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奥运赛场进发。